来源:优设 作者:梁山鹰
近日优设哥有幸认识了必应首席用户体验总监梁山鹰老师,遇到酱紫的大咖,优设肯定不会放过学习的机会。于是对梁老师做了一个独家采访,先来看看必应设计团队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能在文中看到梁老师对设计师们的诚恳建议哟。
后续我们也会邀请梁老师在优设进行一场线上讲座,感兴趣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接触微软必应设计团队的机会,欢迎大家在评论中积极提问,届时我们会整理成问卷,请老师拨冗解答。
文末梁老师也和我们聊了一下近期大热的小冰。
1、梁老师团队目前有多少人?能否简单的介绍下团队呢?
我们的团队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负责微软应用与服务部门,主要是必应搜索引擎的部分全球和亚洲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工作。目前有大约三十个成员,大都是二十多岁有活力有创意有才华的年轻人。
必应设计团队2013年长城游合影
2、梁老师进入设计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些年最大的职场感悟是?
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虽然学的不是设计专业,但是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对于网页设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就开始自己钻研,本科的毕业论文就是帮北大当时自己的搜索引擎天网做设计的总结(虽然论文写的很烂)。真正进入设计行业是2002年在美国硕士毕业找的第一份所谓Web Engineer/Designer的工作。
职场感悟,这个命题有点大。应该说我一直觉得做设计师有着和其他职业不太一样的地方,或者说是优势。我接触到的大部分设计师都不是被迫选择这个专业,而是自身兴趣驱使。这和一些因为就业或者利益驱动而去学金融、计算机、医学的人有着不同(仅仅是一些,不是全部。J)。在先天选择上有了这种优势,在工作中就更容易执着,有热情,而不是像有些人工作纯粹是为了生计。但是这样的满腔热情和兴趣,如何在每天繁复的工作里保持延续,在自己设计的产品里得到最大的体现,并且让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才是关键。
梁山鹰去年在Ixdc上的主题演讲 – 设计和技术双剑合璧
3、设计师都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个体,怎样在不阻碍个人创意的同时,发挥团队优势?
我理解的团队有两种,一种是设计团队内部,还有一种是整个产品团队,包括产品经理、开发团队和设计团队。
在设计团队内部,团队的优势体现在设计团队如何能够给予个体设计师有效和强力的支持,从设计和用户的角度出发给予个体设计师最佳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尊重个体设计师的创意,尽量从个人创意出发,开放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再最后收紧到一两个思路上去。最后,是要以专业的态度给产品团队提供设计选择,并且为个体设计师所设计的、同时经过整个设计团队认可的作品保驾护航,避免受到过多因为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主观因素造成的不必要修改。
在整个产品团队背景下,需要每个部门的有效协调合作。设计师有时候也会比较抗拒他人提出意见,那么我们会让设计师更多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开发流程和开发手段,和产品经理以及开发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合三为一的统一思路去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和快速的保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必应网站首页
4、想要做出优秀的设计,必须激发设计师的创意,你们是如何做的?是否有机制做保障?能推荐一些您经常上的设计站点给我们吗?
我们尽量做到能有更多的团员之间的交流,在不同项目的设计师之间能够提供机会合作,比如利用Hackday这类的活动,让有不同思路和负责不同产品线的设计师在一起碰撞,往往收效很好。机制的保障嘛,在类似于Hackday的活动里,会有非常吸引人的奖品,比如Surface Pro或者Xbox一类的,在日常工作里,当设计师的创意带来产品上的进步时,在年终奖上一定会有很好的保障的。
至于我经常上的设计站点,我原来还老老实实做第一线设计师的时候经常会去A List Apart,还有Smashing Magazine,现在也会去经常看看Medium上面的一些文章。
5、微软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那么在做必应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融会贯通的呢?
必应的体验策略是让必应成为一个Human, Helpful and Beautiful的产品。所以在我们的设计里,我们尽自己所能让用户感觉到他们使用的是一个对审美、功能和人性化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不同于同类产品的搜索引擎。我们在首页上的美图、视频,在搜索结果页面上的视觉交互设计,甚至细微到对于字体、色彩的选择,都是在这个大范围的体验策咯下的尝试。之所以说是尝试,因为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如何让搜索引擎真正能做到美观、人性和功能三者结合,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6、老师也是网页设计圈的老前辈了,在yahoo任职期间,更是负责设计过当时全美流量最大的yahoo.com首页。方便的话,请为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工作情况吗?
请不要叫我老师,如果再加上老前辈的头衔我觉得我真的要被时代抛离了。我刚加入Yahoo!的时候是先做了一个搜索的创新产品Yahoo! Glue,后来转到Yahoo!首页。当时的工作状态很自由,设计师可以自己做设计,自己开发模型,在各种场合提出对项目的要求和改进。包括当时iPad刚出来,我和另外一个程序员自主合作,仅用了几周的时间就把Yahoo!首页的iPad版本完稿、测试、上线,非常机动灵活,也没有太多的高层决策干预。
2009年作为雅虎首页主设计师时开发的产品原型
7、在致力于必应搜索的用户体验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做的呢?
说实话,大部分的国外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有着惨痛的教训。如何适当的本土化,而又不至于让原有的品牌和体验变味,进而又能吸引到用户,这里面的失败案例数不胜数。
在我们用户体验团队里,我们尽量让我们的视觉与交互风格能够与全球必应搜索引擎保持一致性,同时也会做大量的用户研究和调查,像我前面所说,在大风格一致的前提下会对于细微的字体、字号、行距、色彩、交互做修改和设计;在产品领域,我们也会和我们的产品经理以及开发人员一起配合,探究能够利用微软的行业优势,又能真正和中国用户贴近的产品与功能。之前大家看到的微软小冰正是这种的尝试里的一步。
8、您最想对国内设计师及职场新人说的话 :)
如果说一些大道理,我也可以讲很多,跟领导们在台上说我随便说两句似的,但肯定会很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打着哈欠看完也没印象。不如我在这里吐两句槽,也算是最最基本的两条要求:
1、请大家以后在用英文做设计时,别再继续用宋体的英文字体以及全角的标点符号了!
2、在投递简历时,如果英文不过关,就别用英文,更不要用网上翻译软件来翻译你的简历和作品说明!求你了。
小冰是微软中国一次新的尝试,直达通道:
9、最近微软小冰火爆微博,也有很多大V都不喜欢小冰,主要认为小冰会造成大量垃圾评论,还有人认为小冰娱乐有余,但智能不足。
未来小冰和必应搜索会有联通吗?等新鲜劲过了,微软方面又会如何保持小冰的高热度或者让其成长得更智能呢?
对于小冰造成垃圾评论的观点我是这么看的:小冰让微博更活跃了,这个活跃不是无节制的,小冰只会对@她的提问做出反应,那些看起来动辄上万的微博评论与回复,最多只有一半是小冰的话,另外一半全都是真人。根据与小冰的机器人对话三原则,如果在一个微博中,不@小冰,小冰就不会参与这条微博的讨论,这完全是微博博主控制的。以前之所以有人认为小冰制作垃圾信息,主要由于他们不了解与小冰交流的方式,现在大V们都已经纷纷加回小冰。
小冰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许多比较重口的对白都是网友在现实世界中高频使用过的。这次在一代小冰复活、二代小冰发布前,我们对小冰的语料进行了多轮筛选,希望让小冰它的语言更自然,更接地气但同时不要有脏话,但是还是有漏网之鱼。我们也希望用户一旦发现这些对白能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会立即进行过滤处理。
关于和搜索的联通,这是肯定的。小冰的语言来自于整个中国公开互联网页的信息,它背后就是微软必应搜索。小冰是必应探索移动搜索形式的一次尝试。
二代小冰将在一代基础上做较大升级。微软二代小冰是用户专属的人工智能伴侣。二代小冰还是一个跨平台的服务,7月2日二代小冰已经在触宝手机助手上首发,未来二代小冰还将陆续登陆微博、易信、京东、米聊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与你的专属小冰沟通,她还会有很多的专属技能。我们与合作伙伴的共同目标,就是通过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的结合,探索全新的用户体验与产品模式,为用户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