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讲到构成,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很显然跟我们的心理学原理三不谋而合,人是习惯寻找规律,也很习惯创造规律,所以在设计领域,才有了对点,线,面等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在抽象的形、色、质的造型方法上不断追求与探索。
看上图,这是一张展览海报,海报简洁干净,稳重大气,没有太多笔墨渲染,背景图的选择,以静制动,让整个海报有种高山流水,知音无限的浓郁气息。先想下我们之前的说明:大脑视觉皮质中的细胞分工不同,分别只对横线、竖线、边线和特定角度的线作出反应。再结合下点线面构成的知识。首先画面三个大字,这是点,然后由上到下一个“之”字形排开,斜线至此形成,你的第一视感规律完结,接下来注意画面背景图的选择,瀑布从上而下,这个水流的动势极大得帮助和引导了我们的视线阅读,竖线至此形。画面感就形成了,你会很自然舒服的去阅读这个海报。
但是就此就结束了,视线总体流动是这样的,为什么设计师要把字放到画面这个位置,而不是其他位置呢?想想刚刚说的规律,人喜欢规律,创造找寻规律,并以此为根据去实践,这里就牵扯出了大自然里最神奇的定律黄金分割(今天的文章暂时不讲,之后我会带来关于黄金分割的文章分享哦),继续看下图,
首先,A1,A2这是画面横向宽度上两条黄金风格线,B1,B2,B3这是画面纵向按顺序的三条黄金风格线,当画出这几条黄金分割线,是不是一目了然,海报作者把核心元素有序安排在黄金风格线及焦点之上,和谐之美,一张看似简单的海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魅力,我们也可以感悟到设计师本身严谨的气息和对构成形式的细心推敲。如果是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呢?
再看上图,大家可以自行按照上述的方式去分析一下。下图海报可能更复杂些,但是其中的规律也是可以寻找的,画面通过两组不同斜面创造大的规律动势(右图黑红示意),同时巧妙的利用交叉后形成的三角形,形成点的元素,作为人物画像的载体之用,因而三角形是从整体上而来,有序而有组织,相互有关系,不会显得乱。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也使用黄金分割试图去进一步分析和理解画面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全在分割线上,所以有没有觉得,这个海报的每个人都感觉实在你在对视,莫名的一种震撼,画面的张力,不得不佩服国外设计师的严谨。
总结
合理使用点线面,引导组织画面——优秀的画面从来不是无组织无秩序的,都是通过点线面的仔细经营来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而这个视觉效果,是能够自发的去引导观众的视线,让规律自然被阅读,达到形神合一。
今天通过三个心理学,引出设计中三个设计要点轮廓,留白,构成,其实彼此之间是一个递进联系,有了元素就会产生形状,跃然纸上,则需要足够的留白去为元素讲故事,然后这个故事就是构成,你使用如何的手段,让他更丰富更有内涵,一目了然。
三者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构图,视觉语言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底层环节,相比华丽的细节和各种炫目的效果,画面中隐藏的构图实际上才是视觉设计的核心!
看一下这些电影场景,是不是恍然大悟,看似复杂的场景,都建立在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骨架之上,回忆下文章之初的心理学观点,其实设计知识背后是人类读取信息几千年来形成的习惯以及现代社会约定俗成的阅读方式和心理学等,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设计背后的原理以及表达信息的多种方法,就像研究表明,人类能识别 24 种基本形体,这些基础形状称为几何离子(方形,圆形,三角形,圆柱体,圆锥体等),这就落回到我们讲到的心理学:我们眼睛能够寻找的规律,而上图的电影画面也都构建在此基础之上,因为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让我们的视觉去捕捉去理解。
讲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平时的设计工作和日常的学习积累过程中,能够有一种思路和方法,去判断和解读作品,去分析这个设计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去把设计进行有效的分解(元素本身的样式,元素所在空间的留白,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给你自己的设计说明增加筹码,以便更加得掷地有声。
最后,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到了我们的观察习惯,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经营好元素的轮廓和位置;
2. 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3. 要让某个物体(例如图标)易于识别,就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画它。这会让构成物体的几何离子更明显,从而使人更快、更轻松地识别该物体;
4. 控制好你的形式,形式在内容之下,形式服务内容。文繁则质衰,末胜则本亏,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到遮蔽而显得软弱无力,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