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优设 作者:南征南征
做版式设计的同学,经常会遇到客户给的素材不够,信息不够,图太少,今天南征南征用工作中的一个实战案例,帮你用版式设计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喜欢的朋友一起来学这篇文章吧。
创作背景:
企业画册中行业速览版块,客户在设计中希望把世博会中国馆作为设计的核心,并且希望看到多个角度的变化。这个项目我认为特别适合作为uimaker.com/uimakerhtml/uistudy/">教程出现,帮助年轻设计师在版式变化上能有更多的思路。
真正明白版式变化不在于“形”(不仅是文字图片互相更换位置而已)而在于“意”(更注重设计时客户诉求,思维切入点,当我们有不同的切入点,素材信息的关系不同时,版面会完全不同,所谓的版式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
我们讲解的核心在于,并非为了客户,而是借此训练自己,让自己的思路彻底打开。通过此项目我们从最初的文字开始,分解客户信息,文字背后的感受,通过文字理解诉求,展现表达对象。这时你会发现之前自己在设计时更注重形式感消失了,你会更加关注信息本身,愿意去了解它,清楚的明白信息的目的后,主次后,自然就完成了画面。
设计的形式感是基于信息本身的,依托这些关系,再配合设计信息的组合,利用局部强调对比等关系,完成这个项目。
我们先从基础版面开始,上面只有客户提供的文字和信息,然后我们根据客户诉求,来展示这些可能。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解读项目的方向,从具象与抽象之间寻找,具象内借物喻物,用局部表达整体。用另外一个物体隐喻的表达对象的气质(如红色就具备中国这个概念)榫卯的结构就是用局部表达了整体。
很多设计师也很关心具体的形式,我们也可以考虑这些方向:重复交错、节奏韵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适度、变异秩序、虚实留白、变化统一。
有了这些变化,就可以让自己的知识库更加完善,从而更加轻松的面对客户。
这是基础文字和客户基本诉求素材(中国馆的建筑照片)这时很多设计师第一时间,关心的问题是,信息太少,图太差。然后会抱怨客户提供的素材不够完整,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字少,图少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个案例来讲解,字少的时候如何设计。
素材单一是我们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在缺少信息和素材的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素材,所以设计师找到了这些新的素材(下方视频中会详细讲解)每个素材特征不同,有的设计师认为1,2最难利用,我们这次教程就从最难的入手。
素材一,是中国馆的结构图。根据客户诉求是前提,客户需要中国馆,我们可以把中国馆拆解开,通过结构的形式表达客户概念。
1. 榫卯结构代表了传统特征;2. 中国红是我们国家视觉特征;3. 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4. 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5. 屋顶花园,“新九州清冕”初露风采。
现在我们画面的信息会比之前丰富了很多,我们以客户信息素材为核心,向外扩展除了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的内在结构。很多项目都可以如此,客户对设计是不够了解的他所提供的仅仅是他们做理解的信息范围,所以需要设计师帮助客户一起策划,一起对设计内容进行补充。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客户不提供,而是客户不知道要提供什么,所以才付费给我们,让我们设计师来创造新的形象。
每一本画册我都当做一个全新的品牌来做,重新规范,增补客户的需求,考虑保留的,传承的和需要剔除的。
有了以上这些,我们认为还不够,还可以更多信息,比如场馆位置,造型特征,建筑面积主题等等。
这是第一种设计形式,我们把它成为拆分式。
同样是对信息的拆解,这次不仅是把建筑的结构拆解开,还把平面构成的方式和素材进行了结合,素材和色块的前后关系,3×3的结构让可以让画面更加丰富(视频中有更详细的设计概念)
设计方式大致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标题一个是书法一个中英文对照。
平时客户的一个建议可能只需要改动细节即可,也许不需要太大动干戈,就可以满足客户诉求。
素材二,不同的素材就是不同的切入点,每次调整思路不见得是大刀阔斧,,也许一个小细节的利用就可以让内容方向大不相同。
我们用的是中国馆的抽象外形,这个外形体积不够庞大,很难树立画面的气势感,所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用了大面积的红色,通过反白让这个图形变得更得抢眼,并且文字信息改用,中国馆设计师的信息,并且利用其一句文案让画面变得更加具有人文气息。(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前面我们对信息开发的这个思路,只是后面我们开发了不同的方向和小细节而已)
在同样的基础变化中,添加了结构变化的分解图,每一个画面的小调整都是思路的丰富与删减。
我们在大改动时也要具备微调的能力。
素材三,用大面积的红色,反衬出建筑,我们回忆中国馆最初的图片素材,太过朴实,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在建筑周围连带一些环境,让整体的更具有透视性,大面积的红色,有人会担心过度抢眼,在整本画册中偶尔出现一页如此抢眼的内容,将会很好的记忆点(有时候设计师可以尝试一些变化,不用过度保守,另外每个客户喜好诉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各自客户习惯不同,望各位不要用自己的客户经验来判断,毕竟千人千面,感谢)
这个案例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第一用了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上方是现代的中国馆,下方是传统的建筑的飞檐斗拱。非常能够说明两者的传承关系。但是,因为主题已经很明确的情况下,周围信息太过庞杂,所以影响了主体,比较可惜,但依然是一个好想法,值得保留。
这里是一些设计的好想法,但是细节还可以有很大提升的案例,比如左侧扇子和建筑的结合,及其巧妙,右侧扇子和饼状图改变很好,但是在设计上结合度相对较低。
同样是二者结合,这位设计师用的在建筑外形上进行组合。
平庸的建筑,但是因为有了地平线,和背后的信息,让画面充满了空间感。
入选的原因在于,有别于其他设计师的思路,当我们思维进入瓶颈和习惯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声音。
从这里开始不再是之前素材的应用,更多是地理,文化,环境背景的展现。
文字当中把,篆,九,冠,红提炼出来,有别于之前比较现代的设计形式。
我们考虑目标对象(建筑外形,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水墨是一个显著特点之一),从水墨有了第一步的延展,笔触是水墨的延展形态,从这个地方可以塑造出更多的造型和元素。
压轴大戏,传统,现代二者结合,现代的建筑,传统的水墨,在配合一点点的光影效果把强烈的时空感受展现出现,功能上,对场馆有介绍,特征有提取,地图有重新绘制,建筑图等信息一一配合,从多个方面表现出客户的诉求。
两个方案,不同的装订方式,中缝如果够平展,我们可以考虑这样的形象画面,红、冠、篆、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