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优设 作者:styletin
微软的网页核心(Web core fonts)字体,是微软在1996年所发起的一个计划,定义了一套基础字体集以供网页显示之用,这些字体是 Windows 中会预置的字体,而且微软提供免费的下载。这些字体直接使用在网页中有很好的通用性。不过这并不是 W3C 的标准,所以也不能保证在不同系统都可用,具体各种字体在不同操作系统中的支持情况可以参考这个列表:fontmatrix
移动端
排版与标点
点号
点号作为语句的分隔符,表示语句的停顿或结束。
标号
标号作为语句的标识符, 起标示语句性质的作用。
简体中文使双引号 “” 和单引号 ‘’ ,繁体中文(台湾)和日文中相对应的是『』 「」 。
简体中文中有时也会使用 『』 「」,与繁体的区别是,简体中文里嵌套的方法是先双后单:『「」』 在繁体(台湾)和日文中是先单后双: 「『』」 。
在日文中 『』还有书名号的作用(日文也有《》二重山括弧,但没有固定用途,通常是标注汉字的假名),另外繁体(台湾)中除了乙类书名号(《》),甲类书名号是 ﹏﹏ 形式的下划线。
西文引号
引号常见的有 2 种,直引号 “” 和弯引号 “ ”
前者是直引号,是打印机时代的产物(可以用一个键表示引号),通常在传统印刷领域,使用直引号 “” 会被当做是业余者的行为。不过在网络时代,直引号的广泛使用,让人们已经习惯了直引号,甚至由于编程的代码使用的都是直引号,在要表现 IT 技术的场合往往还会特意直引号。
△ 直引号用在传统排版中被称为 Dumb (呆瓜 )冒号
另外要注意的是引号的方向,在中文和英文中引号的方向都是朝内的:“”,而德文则是朝外的:„Danish“ ,另外法文引号和中文书名号相似: « français » ,德文中也有使用法式引号的,不过方向相反:»Danish«
间隔号混淆问题
间隔号很容易混淆,简体中文中的间隔号与为 · ,与英文中的一样如: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另外还有全角的间隔号: . 如《禮記.禮摺贰�
在台湾的标准里所有间隔号都应该是全角的,而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里两种都可用,而且常常使用的是与英文一样的半角形式。
还有一个是日文中的“中黑”: ・ ,其用法是用作分隔符,用在罗列词是整体的情况下,如「北京・台北間のホットライン電話」
这几个间隔号混淆的问题在于验证系统,比如验证用户名是否相同,很可能不同来源的名称其实指的是一个用户,只是用不同的系统、输入法输下输入了不同的间隔符,由于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名字中带间隔符的不在少数,所以这是个值的注意的问题。
斜体
斜体在西文中是其强调的作用,通常表示要强调、引用的词,还有书名号的作用。由于大部分情况下中文字体都只能用仿斜体,效果很差,所以尽量避免对中文使用斜体。
中西混排
中西文间隔
中文中出现西文,中文和西文间应该要有一定间隔,排版和文字处理工具一般都会自动在中西文间留有间隔,不过在更多情况下,需要手动的输入空格来把中、西文隔开。
标点规则
在中西混排中,由于正文是中文,原则上应该使用中文标点,遵守中文标点的习惯用法。出现英文原句时,可以使用英文标点,再用中文引号标识出来。
段首空格
按传统的习惯,段首应该留两个空格,作为段与段之间的分隔标志,不过现在数字排版时代,已经使用了段与段之间的间距很大,已经可以作为段与段之间的分隔标志了,所以不需要段首空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