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优设 作者:UXD笔记
为了更容易理解,下面拿 Uber 的一段产品背景做举例参考:
产品分析
1. 战略层
产品定位:为「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解决「谁」的什么需求。
产品类型:提供服务的产品属于哪个领域,具有什么样的产品属性。
功能特性:代表了一个产品核心情绪,可以从产品定位和主要功能中提炼出关键词。
目标用户&特征:大方向描述完后,现在开始对产品的主角(用户)进行细分,用户是谁、特征是什么、他有什么问题、使用场景是怎样的。
用户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后台数据、产品数据、竞品数据、市场数据等渠道收集,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讲到过,如果前期有做这些准备,可以提取相关信息写入报告。
《用户体验旅程图 | 概念&实操&模板》
《用户角色模型 | 拒绝「我认为」的设计》
用户需求&解决办法:需求可以从实际数据和用户反馈中提炼出来,有些运营团队会通过组建铁粉群、论坛、问卷调查等方式集中活跃的目标用户,在这里可以得到他们的诉求,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面对面做访谈。解决办法对应到需求,可以利用「KANO模型」归类,举例:
使用场景:通过「KANO模型」归纳了需求和解决办法,然后就要列举出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
什么情况下使用产品?这个情况会不会导致情绪波动?
什么地方使用产品?
这些地方网络环境好不好?不好该怎么办?
定位有没有覆盖到?精不精准?不精准怎么办?
移动支付时账号内无零钱怎么办?
正在等车时,手机没电怎么办?
…
这个时候需要你保持一颗同理心,通过一个切入点把思维发散开,产品设计要考虑到极端情况,必须不停地问「为什么」。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一起完善,C端产品每个人都是用户。B端产品就需要身临其境去现场,或者实实在在找用户调研。
行业分析:这个分析完全是宏观层面的东西,一般通过政策、经济、社会、科技方面来发掘,行业新闻资料网上都能找到,其次就是看你平时对行业的关注度了。当然一些数据平台也有直观的信息可以参考:
应用数据:通过对比竞品在应用市场的下载量可判断出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量。用户评论评星可以大致分析出产品口碑。迭代记录是个好东西,可以了解竞品的研发方向。阶段数据可以通过「友盟」等数据平台接入应用市场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