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2)

UI / UI设计教程 / UI教程 /      

uimaker
UI设计师 / 江苏 南京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关键词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同样组件下,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也会使得效果完全不同,比如现在有一个UI页面,主要由一个tab(iOS叫segment controlled)组件控制下面的内容,样子张这样: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我先假定一个前提:这个app中的这个组件不支持横划,只支持点击切换。

好了,现在我假设这是一款已经稳定运营了一年的产品,为了说明问题,我假设一个理想数据:

假设每天有20W的uv访问这个页面,其中分流情况是:

10Wuv消费“推荐”下的内容

2Wuv消费“生活”下的内容

1Wuv消费“段子”下的内容

3Wuv消费“美女”下的内容

4Wuv消费“游戏”下的内容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这时候,为了优化交互行为,有一天决定把这个tab组件从不可横向划动改成可以划动的(并且告诉用户这里可以滑动了哟~),然后给你一次机会重新排列这五个tab顺序,你会怎么做呢?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把五个tab按照用户消费意愿逐一排列,即:“推荐、游戏、美女、生活、段子”。

这样排列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还有没有更优解呢?我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这样的,大家评判一下:

按照用户的消费量,“游戏”是消费量第二的一个tab,毫无疑问我会把它排在第二项,这样可以刺激用户划动行为,然后“美女”是消费量第三的,我会把他放在第四位,这时候我会把“段子”和“生活”这两个消费率最低的tab分AB test做两个版本放在第三和第五位拿去测,以判断之前的“段子”和“生活”是由于自身内容不够优质,还是之前交互成本太低导致的数据较差: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最后我们来看第四个例子:

比如一个app,他的UI张如下图所示的这个样子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现在假设在运营和市场团队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单从产品交互的角度,能不能优化上面这个版块的点击率?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页面架构: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如果我们认为,不管是点击右上角的“>”,还是点击留个圆形入口都算完成转化的话,我们现在的这个红色的UI组件,入口位置一共有7个。根据长尾理论,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形入口从6个扩展到比如九个,是不是一定对转化率有正向影响?答案并不一定: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为什么呢?因为主要是这样的改动会带来一个未知的泳道横划交互,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用户看到这个泳道之后可能出现三种行为: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a.“用户完全不滑动”——那入口就从7个变成了7.5个,别的没有变量影响。

b.“用户滑动看完了之后,点击某一个或者左上角的“>”进入”——这是我们想要的转化

c.“用户滑动看了这些圆形入口之后松手,就是不点击进去”——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想到这里,那为什么我们不能让用户直接滑动之后松手就跳转呢?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想到这里,所以优化方案如下图所示,给与用户一个x轴区间,滑动手势操过那个区间则告诉用户你现在松手默认跳转,用户不愿意跳转也可以回划,只要不足这个x区间就给与用户自主选择的机会: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我之前在上家工作的时候,我们把6个圆形入口变成了10个,然后用这个“松手跳转”的交互把单元模块的穿透率从21%提升到了31%,这是一个实战当中的真实例子。

当然了,请大家再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一个页面的流量就这么大,一个地方涨了11%,那势必别的地方就会相应的损失11%。一般情况下app首页承担着80%以上的分流工作,根据流量漏斗来看的话每一次引流都会导致其他模块的数据下降,所以设计师们应该要根据运营策略和公司大的产品OKR来合理选用合适的交互组件,以达到想要的目的,还是那句话:“小孩儿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Part – III 从交互的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尤其是在中国的app产品,有两大分歧阵营:

“扁平”阵营表示了,我们需要产品足够扁平,最好就是三次交互可以触达所有app界面: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简洁”阵营也表示了,我们需要页面信息足够简洁,最好一个页面只完成一个核心任务: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双发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如下图所示,“简洁”阵营反驳“扁平”阵营说:你们一点都不遵守席客定律,层级扁平是扁平了,但是相应的页面信息变得越来越多,给用户呈现的干扰就越来越多,用户做出决定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所以你们“扁平党”都是辣鸡。这时候“扁平”阵营也找到了反驳的论点,他们说你看你页面足够简洁了,但是页面层级就很深啊,交互成本这么高,每一次都伴随流失,可用性这么差,你们还有理了?所以“简洁党”你们才是辣鸡!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很难做到既简洁又扁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永远有那么多信息需要呈现,永远有那么多功能需要添加,这个是中国的激烈市场竞争导致的,并不是说中国的产品就不如国外的好(我的哥哥之前在Facebook现在Airbnb工作,他经常感叹道国外的互联网产品到中国来真的都得死…)我想要讨论的是,面对中国现在互联网产品市场现状, 如果一款产品非要你站队上面两派阵营,你会选哪一派?我现在的选择是“扁平党”,因为用户面临一款眼花缭乱的app,如果是经常使用,缺功能布局信息架构很少改动的前提下,早晚也会习惯和适应的,但是如果一些核心的东西不能第一时间暴露在用户眼中,很有可能用户就不知道你有这种功能。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设计经常会说这个产品经理傻逼吧,怎么什么东西都想展现出来,这一堆东西找个入口集合收起来页面多干净多清爽多好看呀~~我早年间也是和诸位一样的观点,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界面清爽了,你的大功能feature因为设计隐藏没有被发现,不是设计开发测试都白做了么,说好的ROI在哪里?

我们大家都是互联网从业者,不管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一位设计、产品、还是开发、测试、运营人员,我们都明白用户体验这个词是由N多维度综合而成的一个过程性评价,它和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那既然是这么专业且牵连甚广的一个名词,我们真的就没有办法去量化评价它了吗?

永远不要忘记,用户体验是个过程,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用户本身。在这里我提供一种普通用户维度的比较好用的用户体验评估方法是“穷举分析用户行为路径”。

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

比如你是一款外卖产品的设计师,那么用户在不同产品模块下定一个外卖的流程路径大概有多少种,都穷举出来。比如你是一款在线演唱类的产品设计师,那么用户在产品中完成一首歌需要的用户路径到底有多少条,穷举所有路径之后一一优化,让路径变得更加扁平,或许是一个最“笨”但是有效的方案,怎么优化呢?用淘宝消息页举个例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