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实际的工作中,上游的产品经理习惯用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来讨论产品,把产品定义简化为一个特性或者是一个功能列表,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是利于沟通的,因为在讨论之前已经明确了内容,就是一些定义好的功能,所以设计师也就会司空见惯的认为产品的特性不过就是一篇由功能描述而成的需求文档,或者开发团队用技术拼凑出来的大杂烩。如果,问一句:“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答案往往含糊不清,或者是因为竞品做了我们也不能缺。有了目标和任务的视角,自然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功能之所以设计出来,是为了完成用户的某种目标。”,很好,只要找到这个目标,团队认可了这个目标,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家意识上统一了呢?是不是那些“方案ABC,你觉得哪个好?”这种问题就不存在了呢?因为,用户目标会作为一个基础,保证设计不是凭空猜测。
在《About Face》中提出了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它基于《情感化设计》中认知过程的三层理论。 这三种用户目标能指导你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找到自己受众的用户目标。
总之,如果用户发现,某个产品使用中感到轻松有趣高效,不仅帮助他实现最终目标,还有助于他向人生目标迈进,那么这一点必将比任何营销活动更能决然的赢得该用户。这也正是我们要从用户目标的角度去看设计,看需求,看产品的原因。
这篇文章很长,感谢读完的你。
这些交互思维视角都是入门概念,是敲门砖,如果想更深入的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和工作中的实践。
在交互设计或者说用户体验领域里,下面三位大咖是需要认识和了解的,他们的书也是值得反复体味的。不论职业进入哪个阶段,他们的书拿出来读都不会过时的。
讲了这么多,总结为一句:
人在特定的场景下通过使用产品来实现人生目标,设计的原动力来自于探寻人的行为和背后的意义。
请相信,改变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