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与产品设计的结合

UI / UI设计教程 /      

uimaker
UI设计师 / 江苏 南京

来源:uimaker.com   作者:腾讯WSD

关键词

 

对许多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来说,设计评审PK仿佛梦魇,设计师辛辛苦苦出的方案,可能遭受多方质疑。也许方案本身是优秀的,但却无法用理论说服对方,结果越改越丑。
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对人类认知、情感、记忆等各方面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许多结论都能对产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再次略作总结分享简,请各位看官不吝赐教。

一款软件产品最先呈现给用户的是产品界面。良好的界面元素容易识别、易于理解、能够快速记忆,且较少出现误操作。  

1. 界面元素的编码特征

可识别性
以费希纳、韦伯等最早一批心理学先驱就是以研究感知觉阈限为起点的,他们的研究指出人的视觉、听觉等只能加工特定强度范围的刺激。在界面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元素的可识别性。例如文字的不能太小,颜色也不能太浅。

某款手机浏览器打开web页面的效果

可辨别性
知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觉能力存在差别阈限。两种刺激必须大于差别阈限,才能被辩论出来。不同界面元素(特别是近似的、相邻的)的视觉特征应能明显区分,防止用户需要努力辨别,增加认识资源。

某款手机浏览器打开web页面的效果

意义性
刺激必须是有意义的,能够被人理解。因此,文字表达上、符号图标的设计上,都应保证用户能够正确理解,不会出错。

对图标意义性的可用性测试:先对用户进行测试,看正确识别的比率有多高;过一段时间后,对相同用户进行再测,看正确率的维持情况。O表示original, R表示Retest。

标准化
在不同条件下,刺激的意义需统一。例如,每个地方红灯都表示停止,绿灯是表示通行。对于同系列软件来说,不同平台的图标和控件样式,也应避免意义冲突。

Android平台对话框样式的统一性问题 

2. 界面元素的兼容性

刺激兼容性是指在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下的通用性。刺激的兼容性越好,学会的速度就越快、反应时间越少、错误越少、心理负荷越小。

概念兼容性
例如,SOS、110、119这些缩写,概念兼容性都是极好的。再比如,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通行和安全;选中使用“勾选”等等。

动作兼容性
顺时值旋转与数值增加有关,如调节音量的旋钮;指针往上调节,表示数值增加,如温度计刻度。

在某款手机播放器中,调节音量采用上下键,本身符合动作兼容性,但音量指示为左右方向,二者的心智模型发生冲突。

方式兼容性
Wickens, Sandry, Vidulich(1983)的研究证实,在言语任务中,刺激以听觉形式呈现,以语言形式反应,反应时间最快;在空间任务中,刺激以图形呈现,以动作形式反应时,反应时间最快。

3. 颜色的认知加工

颜色与对比度
人眼对颜色对比度的知觉受空间布局的影响。如下图,两幅图的黑白颜色一样,但前者色块越大,对比度显得也更大。

颜色与注意资源
同一屏幕内,如果使用过多的色彩,会分散注意,使用户无法快速找到目标。

颜色性别差异
Newcastle 大学的神经科学专家AnyaHurlbert的研究(2007)发现,尽管被调查者都更喜欢蓝色,但女性的选择更靠近蓝色谱系中偏粉红色的一端。多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Silver,1988;Ellis & Ficek, 2000)

2003年,Hallock, Joe开展了一项针对颜色偏好的专项调查(样本量230),结果如下。

颜色的年龄差异
Adams , Russell研究发现儿童更喜欢波长长的颜色,例如红色、黄色。年龄较大的女性比男性更喜欢黑色和紫色(Silver & Ferrante, 1995)。Hemphill & Michael(1996 )的研究也支持了这点。我国关于色彩偏好的研究也有此发现(陈立,1965)。

Hallock, Joe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蓝色的喜好非常稳定,越来越多的人不太喜欢橙色。

颜色与情绪
色彩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与色彩偏好紧密相关,而色彩偏好和某种色彩是否会引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有关(Naz, K., Helln, H., 2004)。

Boyatzis和Varghese在1994年研究儿童的色彩情绪联系时发现,儿童趋向把积极情绪(例如高兴,强大)与亮颜色联系(例如蓝色、绿色),把消极情绪(例如悲伤、愤怒)与暗颜色联系(例如 黑色与灰色)。在一个对澳大利亚大学生的颜色情绪联系的研究中,Hemphill(1996)也发现亮颜色主要引出积极的情绪联想,而暗颜色主要引出的是消极的情绪联想。

Camgoz, N., Yener, C.(2002)的研究发现颜色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属性对色彩偏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被试最偏爱的是饱和度和明度最大的组合,随着明度和饱和度的增加,被试对颜色的喜好程度也随之增加。

颜色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群体,颜色的文化内含也有差异。如下图,不同国家灭火器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反映出颜色的文化差异。

许多研究者和设计师都曾分析总结过不同国家的颜色内涵。这些文化差异是我们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尤其是对于产品的国际版本。

整理自《The Zen of CSS Design: Visu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Web》 

颜色错觉
有关颜色的错觉有很多种,有的错觉现象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的,而有的则可加以利用。这里仅作初步分析,举例如下:

避免红蓝重叠和红绿重叠,因为这样会引起视觉深度的错觉。如下图,蓝色色块像是显示在红色的上方。

背景颜色对目标颜色的知觉会有影响。如下图,左右相同颜色的X,但由于背景不同,知觉的色彩出现明显差异。

色盲
人群中色盲的发生率还是挺高的,男性为8%,女性为0.5%。

在色盲人群眼中的世界,远没有正常人看到的精彩。红绿色盲的人可能会分不清交通红绿灯的差异(如下图)。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尽量避免由于色盲原因而无法感知重要的变化信息。

4. 字体的视觉加工

字体粗细
有研究者推荐,理想阅读效果的字体粗细可设为:白底黑字1:6-1:8;黑底白字1:8-1:10。(注:1:6的意思是,笔划粗细为1,文字高度为6)

随着亮度的下降,粗体字更容易被识别。如下图所示,左侧的文字较容易识别。

在较低亮度或较低对比度的条件下,可使用粗一点的字体,如1:5;字体颜色很亮时,粗细可至1:12-1:20。

文字和底色
黑底白字,文字的颜色会向黑色背景散射,这称为散射现象。如下图,同样粗细的字体,白颜色的字显得比黑颜色的字更粗一些。

由于红色与蓝色对比影响知觉的原因,应避免红字蓝底或蓝字红底的情况出现(如下图)。

有设计师曾总结出符合良好知觉效果的文字底色对比方案,具体如下:

字母大小写
研究表明,小写字母更容易辩认,因为它的特征更容易被区别。

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
一段文字怎样呈现,才最容易阅读?这不仅涉及到呈现的视觉效果,还跟行文风格、句子结构和内容有关。研究表明,句子类型和文字顺序都会影响文字加工的速度。

句子类型:主动句、肯定句,比否定句、被动句更容易被理解 
文字顺序:应与动作顺序匹配,例如“先选1,后选2”的误操作比“选2之前先选1”更小

5. 界面布局与认知加工

信息密度
对于相同信息容量的内容,呈现的刺激密度越大,搜索时间越长,错误率越高。如下图,A的信息密度比B更大,信息搜索的难度也就更大。

信息组合
如上图,A只有一个组合,B有多个组合。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组合的视角小于5度时(40CM视距,12-14个字,6-7行的高度),在组中搜索信息的时间较为固定,当视角超过5度时,搜索时间就显著增加。

因此,理想的页面布局是,将信息设置为小于5度视角的多个组合,将最有利于用户快速搜索信息。

复杂度
有研究发现,将文字按组块竖排,复杂度比横排更小,更易于搜索信息。如下图:(当然,图B的局部密度也较小,组块的视角也在5度左右)

6. 图表与认知加工

一幅好的图表比得上1000字的文字说明。但需要注意所使用的图表类型,避免引起误解。举例如下:

看图1,给人感觉随着时间推进,A和B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图2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看图3,给人感觉B约为A的3倍,C约为A的4倍,而图4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7. 符号(图标)

一般来说,符号的表现力会比文字更好,因为它不需要经过语义加工,直接是视觉加工。

选择符号的标准
1.可识别性:具体做法可以是,将符号呈现给用户,请他说出是什么; 
2.匹配:给定系列符号和解释,要求将它们对应起来,记录并分析所用的时间及错误; 
3.偏好:询问用户喜好程度和意见

如何检验符号的好坏?
方法1:再测法,即先对用户进行测试,看正确识别的比率有多高;过一段时间后,对相同用户进行再测,看正确率的维持情况。如下图,O表示original, R表示Retest,可以看出,第1个图标的再测正确率编低。

方法2:反应时法,即同时给用户呈现(呈现时间很短)多个符号图标,要求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它的意义。反应时最短、错误率最低的图标,为最理解的方案。

符号标准化
如果需要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同样符号,要保证符号的标准化,在各场景中的意义相同。

 

 收藏